编者按:
2023年10月7日至8日举行的全国宣扬思维文明工作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明思维,为做好新时代新征途宣扬思维文明工作、担负起新的文明任务供给了强壮的思维兵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即日起,本报推出“饯别习近平文明思维”专栏,从沟通互鉴、文明溯源、文脉赓续、盛世兴文、工业勃兴、文明滋润六大板块,立体、深化报导习近平文明思维在京华大地的落地生根、生动实践,充沛展示北京作为全国文明中心的首都特征、时代特征和万千气象;充沛展示北京为推进文明昌盛、建造文明强国、建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史担任;充沛展示北京作为开展中大国首都代表我国为世界文明沟通、文明互鉴奉献的“北京阅历”、发生的世界影响。
2024年新年档,全国共收成了超80亿元的电影票房,创下我国影史新年档票房新纪录,展示出我国电影的生气勃勃。北京则以约2.6亿元的票房占有城市票房榜第一。
北京是全国文明中心,是我国电影的诞生地,也是今世我国电影开展最具生机的城市。在首届北京世界电影节举行的2011年,我国电影票房为131亿元;2023年,我国电影票房到达642亿元。现已走过十三载的北京世界电影节对应着我国从电影大国向电影强国跨进的进程——不只是光辉的见证者,更是有力的推手。不只如此,北影节还以世界性、权威性、群众性为全球电影开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动能,成为叙述我国故事和北京故事的舞台、展示首都开展成就和社会昌盛的窗口,助力我国更好参与全球化进程、发挥世界影响力。
电影世界首映/亚洲首映的渠道
北京世界电影节作为重要的文明渠道,具有海纳百川的气量,纵情展示电影节的“相聚性”,展示了全球印象风格交相辉映的绚丽景致。
每一年,“天坛奖”都会收到来自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影片报名,数量不断创下新高——2021年889部,2022年1450部,2023年1488部。
这些影片既有全球重量级导演的最新著作,也有新锐导演的惊喜之作,且包含多部第一次露脸的首映影片。比方,在2015年的第五届北影节上,入围“天坛奖”的13部世界影片均为“世界首映”;取得第十届北影节“天坛奖”提名的《波斯语课》为“亚洲首映”。
在北影节资深选片人沙丹看来,不同于一些赞誉式的电影节,北京世界电影节是更为自动的“推手式电影节”。跟着时刻的推移,北影节的知名度不断进步,“现在,越来越多的片方认识到北京世界电影节是一个超卓的渠道,自动前来接洽”。在时刻上,4月举行的北京世界电影节也占了“地利”。沙丹剖析说:“北影节的前面是柏林电影节,之后还有五一档期。可以说,这个电影节有着很强的串联效果。”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建议提出十周年。为此,北影节专门策划了特别放映“丝路十年联想未来:电影亚洲连线”,挑选了《灿烂的灰烬》《他的自传》《设局》等十部电影展映。这些影片都是“一带一路”协作伙伴近几年最重要的著作,不少仍是爆款。并且,这十部电影中大部分都是跨国合拍的电影。“这些电影其实是整合了亚洲电影力气,也是对咱们国家提出来的以文明沟通互鉴,推进构建全球命运共同体建议的有力展示。”沙丹说。
据统计,13年来,北影节共展映中外影片4000余部、放映1万余场次,真实生长为世界沟通的大渠道,为世界电影开展带来了更多新机遇、新或许。
世界影人沟通/协作的渠道
《“十四五”北京电影开展规划》提出,要深化电影世界交往沟通协作,让北京“我国电影窗口”效果愈加突显。北影节则勾勒出一个会聚全球视界、容纳多元文明的电影世界,成为世界影人沟通、协作的渠道。
俄罗斯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法国导演吕克·贝松、丹麦导演比利·奥古斯特、美国导演罗伯·明可夫以及张艺谋、李雪健、巩俐、吴宇森、王家卫等,这些重量级的中外影人都曾担任过北影节“天坛奖”世界评委会主席,以专业视角引领职业风向。第九届“天坛奖”世界评委会主席罗伯·明可夫就说:“展示各国影片,叙述不同文明背景的故事,北影节已是一个‘世界化社区’。”
作为北影节的主体活动之一,一场接一场的高端论坛会聚了当下最优异的电影人。闻名导演李安、柯文思、努里·比格·锡兰、杰茜卡·豪丝娜则在历年来的大师班上金句频出,与全球影人共享他们关于电影愿望所发出的光与热。
为了进一步扩展“朋友圈”,从第十一届开端,北影节特别增设了主宾国。首届主宾国希腊不只为广阔影迷翻开了解希腊文明的窗口,还助推希腊得天独厚的电影拍照优势与我国潜力巨大的电影商场相结合,完结资源共享。阿根廷驻华大使牛望道作为第十二届北影节主宾国的代表应邀掌管开幕式晚会——这也是北影节建立以来受邀担任开幕式掌管人的首位外国驻华大使。2023年北影节主宾国泰国,也是活跃安排影视代表团来京参与活动。
担任第四届北影节“天坛奖”评委的闻名导演阿方索·卡隆表明,北影节最让他难忘的便是“中外电影协作论坛”。第七届“天坛奖”评委会委员、意大利闻名女演员玛莉亚·嘉西亚·古欣娜塔将北影节上与世界各地影人的沟通称为一次“无与伦比的阅历”。
法国闻名演员让·雷诺在第四届北影节上所说的一番话,代表了世界电影人对北影节的“定位”——“北京世界电影节是衔接全世界电影制造人的桥梁和枢纽,将促进世界电影界的文明沟通”。
国内电影走出去的渠道
构建全球舞台,叙述我国故事,向来是北京世界电影节的重要着力点之一。北影节为展示我国电影文明的创造力、讲好我国故事的创新力,建立了一个全球注目的渠道。
经过北影节,更多我国电影正在被海外观众所了解。在第十一届北影节上,国产电影《云霄之上》成为最大赢家,揽获包含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拍摄三大奖项。这部战役体裁著效果“水墨质感”叙述赤军故事,其间的我国诗性电影美学让世界看到了传承数千年、一日千里的东方文明。
将北影节打造成国内电影走出去的渠道,是北影节主办者的方针之一。策展人沙丹告知记者,“策展团队会将我国的一些经典影片,尤其是刚刚修正的经典影片,经过北影节的渠道从头释放出来,让电影和当下的文明精力构成对接。在坚持北影节兼容性的一起,显现自己的独创性。”
与此一起,北影节还经过举行中外电影合拍项目推介会及洽谈会等,推进中外电影协作,助力我国电影、我国文明“走出去”:由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执导的影片《狼图腾》,便是在第三届北京世界电影节上中法合拍的签约项目;由华沙世界电影节主席斯蒂夫·劳丁担任欧方代表的“我国-东欧电影推行方案”,也是北影节的效果。
在北影节建立的沟通渠道上,来自德国电影协会、韩国电影复兴委员会等组织的代表,了解到我国电影的魅力;全球片商经过北影节选购国产新片,让我国电影走向全球。此外,北影节还深化与越南河内世界电影节、我国-东盟中心等的长时间协作,架起我国与世界电影沟通的桥梁。
国内电影人训练和进步的渠道
以“共享资源共赢未来”为宗旨的北京世界电影节,还致力于推进国内电影工业开展,开掘有潜力的电影人才。
自2012年开端,北影节建立项目创投渠道。从开端的投剧本到后来的投项目,创投渠道现已成为北影节最亮光的板块之一。12年间,北影节创投渠道累计接纳7000多个报名项目,有200多个优异项目锋芒毕露,许多项目已在荧幕上开放光荣。比方《我的奸细爷爷》《喊·山》《南极之恋》《春江水暖》《一个和四个》等,都是经过北影节创投渠道走向商场,并且取得不错的反应。一批青年导演也在北影节的创投系统下锋芒毕露,比方《春江水暖》导演顾晓刚、《平原上的夏洛克》导演徐磊、《一个和四个》导演久美成列等。从2021年开端,北影节还建立“青年华语电影创投训练营”,协助青年创作者完结兼具个人风格和艺术水准的主题短片。
经过北影节渠道的协助,青年导演不只可以敞开自己的电影愿望,并且可以赓续电影阅历,更好地融入到电影职业中。参与第十三届北京世界电影节创投终审路演的青年导演李堂就说,“经过北影节渠道可以取得制片方、制造方的协助,使项目能更好落地、更好履行。”
北影节活跃促进电影沟通、培养青年电影人才、真挚为青年导演做实事,已构成青年导演培养系统的“正循环”。对此,从前担任第十一届北影节“天坛奖”评委的导演陈正路给予高度肯定,“一个真实的大型世界电影节,除了公布荣誉以及扩展电影的社会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埋下电影新生命的种子。”北影节为电影播下的新期望种子,或在今日或在未来成为我国电影人才的“孵化器”。
文/本报记者肖扬
统筹/刘江华